■本报记者 沈馨艺
位于华夏东路边的上海树脂砂轮厂虽然是一家只有30人的小企业,但制造出了直径2米的全国最大高速切割砂轮。在这背后,有着厂长褚玉书和员工们的“砂轮国产梦”。
树脂是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可以作为胶合剂使用,能把金刚砂粘合成无坚不摧的砂轮,是钢铁、机械、轴承行业生产切割、打磨等加工的重要工具。上海树脂砂轮厂自1990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砂轮国产化”为己任,赶超世界标准,领先行业潮头。30多年来,它一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砂轮企业。
“我们以前是宝钢的下属企业,看到中国钢铁加工进口砂轮的窘况,我们决心为国产化奋斗,在宝钢支持下,我们来到开发热土的浦东。后来,企业改制后直接面临市场,挑战很大,但梦想没有改变。”褚玉书告诉记者。
今年76岁的褚玉书,19岁就在老家的县属砂轮厂工作。当初宝钢从国产化战略出发,开办砂轮厂,老褚就在浦东扎下了根。2006年,企业改制,脱离宝钢,他依然矢志不渝做砂轮。
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对砂轮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切割机有直径1米、1.25米、1.6米等多种型号,这些年又有了1.85米的切割巨人,主要用在石油钻探、核电站发电管等高压设备的切割加工上,进口砂轮一个要2万元。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用于更换砂轮的费用超过500亿元,30%以上需要进口。“进口不仅费用高,时间长,还要受到很多苛刻条件的限制,比如旧砂轮必须封存返回国外。”褚玉书说。
早在1999年,他就请来中国磨料磨具重量级专家做企业的技术顾问,目的是全面提升砂轮的产品档次,让国产砂轮替代进口。研发1.6米直径砂轮时,牢度始终达不到国家标准,褚玉书和专家整天泡在车间里,反复观察、研究,多次调整工艺和材料,终于找出问题,把砂轮内衬的“重碱玻璃纤维”改成“无碱”,攻克了难关。
在专家协助下,褚玉书团结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向国产化梦想高速进发。他说:“砂轮行业很简单,却是我们国家不可缺的,没有砂轮做不成产品。我们不仅要跟国内同行竞争,更要与国外知名企业竞争。我们的产品质量与他们接近,部分已经超过国外标准了。”
别看砂轮看上去“傻大粗”,内里却很有讲究。混料要“按方抓料”,分毫不差;成型后要验外形、量尺寸、测硬度,记录各个工艺,每个工序都不能马虎。拿砂轮出厂前的检测工序来说,业内叫“回转强度”,按国家标准,每一个砂轮装上机器实际运转一次,大的砂轮在40转/秒,一般的为100转/秒,每个工作日差不多要检测100片砂轮,这样的工作费时费力,却考验着工人的技术、耐心。
磨轧辊砂轮是褚玉书引以为豪的产品。轧辊要求很高,用来轧汽车钢板等,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伤痕,而现在中国大部分大型钢铁企业采用磨轧辊的砂轮都是来自上海树脂砂轮厂,“现在马路上大多数汽车的底盘,都是我们厂里的砂轮磨出来的,我很自豪。”
国产梦初步实现后,褚玉书又有了新的梦想,超越国际。比如每片砂轮,国外可以加工100吨钢材,上海树脂砂轮厂的砂轮已经达到130吨,产能增加了30%,甩开国外一大截;上海树脂砂轮厂最近又研发生产了“高速轧辊磨砂轮”,进口的同类产品只能工作四五个小时,而他们的产品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效率提高两倍以上。
锦绣幼儿园小朋友参观吴昌硕特展。 □本报记者 郑峰 摄